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星巴克、第三世界&公平交易運動

(1) 問題思考:對於第三世界或咖啡較為落後的國家,星巴克會不會成為咖啡強權國家的另一種後殖民行為?


咖啡連鎖店每賣出一杯咖啡,可憐的生產勞動者,譬如說咖啡生產國~衣索比亞的農夫,只能勉強分得大約美金3分錢。咖啡產業年收數以兆計美元,光是星巴克,在今年已經賺進超過5.8兆美元淨利。
衣索比亞政府為爭取其一千五百萬位咖啡農夫能夠獲得更合理的收益分利,請求星巴克簽署一項認可衣索比亞咖啡品牌的法律歸屬協議。儘管星巴克對農業團體一再公開承諾,但卻從未認真看待衣索比亞政府的請求。
告訴星巴克:還給衣索比亞咖啡命名權!
  為什麼這很重要?
藉由擁有咖啡品牌的法定權利,衣索比亞政府可以協助農夫與咖啡商進行談判以爭取更好的議價空間,預估每年可為衣索比亞的咖啡產業增加八千八百萬的利潤。這同時也可扶助成千上萬農夫和他們的家庭得以脫離貧窮的苦難,協助他們的孩子能到學校上課,並獲得更完善的醫療保健照顧。

(2) 星巴克咖啡連鎖店遭到倫理消費者批評使用「由童工、有害殺蟲劑及低於生活所需的薪資種出來的咖啡」
(3) 世界最大連鎖咖啡店,也是全球化的象徵之一的星巴克(Starbucks),2000年起在龐大壓力下開始在美國門市販賣公平貿易*咖啡豆。不過,一來他們現場煮的咖啡仍然不是公平貿易咖啡,二來並不是所有星巴克門市都有賣公平貿易咖啡,再者雖然他們是向美國公平貿易組織購買咖啡的最大客戶,這在他們自己的咖啡採購中卻佔不到百分之二。
(8) 但是,支持倫理消費運動豈只是鼓勵個別消費者到星巴克買公平貿易咖啡豆而已?我們不能允許像星巴克這樣的跨國企業引進一些公平貿易的咖啡鬥來妝點門面,而更要去質問他的整個採購流程。或者,更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去這種跨國企業買咖啡?
(9) 台灣星巴克從2003年開始進口公平貿易咖啡,算是國內先鋒,但並未喚起大眾注意。目前台灣星巴克的政策是每月有一天為公平交易咖啡日,但顯然推廣不夠,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公平貿易成主流:公平貿易的精神是,消費者多付一點點錢,以保障價格購買第三世界生產者的產品,消費者不是花錢養肥中間商及跨國大企業,而是讓錢直接進入第三世界生產者的口袋。這個運動的基本目標是希望讓第三世界的弱勢生產者獲得基本而穩定的收入,建立讓永續發展成為可能的貿易伙伴關係。因此,他們建立公平貿易標籤制度,只要從第三世界國家進口之商品(咖啡豆、可可豆、糖、米等)符合標準,就發給公平貿易標籤。要符合公平貿易標準,收購商必須以保證價格、長期契約關係向第三世界國家農民購買,以確保他們的基本收入。(例如,咖啡原豆的市場價格是一磅三十分美金,但透過公平貿易系統則可以以一點二元美金或更高賣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