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太重要的文章 只是覺得最後一段寫的很妙 純分享 大家看看就好
咖啡故事 引人入勝
Taiwam News財經文化周刊 文/揭陽
2006/9/7【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經濟的、文化的、社區的、生活的……
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活動,因著資訊傳遞的民主化,和上世紀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和必需條件。「紐約時報」著名經濟專欄作家帕斯楚曾說:「美感是生活必需,風格是銷售必要」,有著形而上美感和生活風格的產業,似乎才能在現代發光發熱。咖啡產業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年代久遠卻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不知經過多少文人雅士加持,搭配全球化經營的商業模式,造就出攻占全地球一半人口的市場版圖,無怪咖啡被人冕之為「黑色黃金產業」。
「黑色黃金產業」的原動力,來自於咖啡天生的致癮性,和濃郁的五感經驗。也就是那股原始的魔性,讓無論是百年前或百年後的社會菁英、凡夫俗子,全都臣服在咖啡麾下,無法自拔。
有讓人無法自拔魔力的商品,當然商機無限。除了星巴克從美國西雅圖發跡成為全世界最大咖啡連鎖店,到台灣雲林古坑因為咖啡而使老社區重新復活成為觀光熱區,不知多少人因為咖啡而找到活下去的方式,因為咖啡找到生命的意義。
「魔性」之所以稱為「魔」,代表的是它的「不可駕馭」和「沉溺性」。雖然有許多人因為咖啡而「生」,但也有很多人因咖啡而「墮」。有星巴克靠賣咖啡賺翻天,也有咖啡廳三個月就倒閉;有古坑因為咖啡而鹹魚翻身,也有地方打著咖啡招牌仍門可羅雀。
研究星巴克、85oC、咖啡達人和古坑,赫然發現,他們的馭魔之道,在於徹底了解咖啡的「魔性」,再配以現代化的效率經營模式,準確抓住並利用咖啡的魔力,成就自己的咖啡志業。
這樣的成功方程式,其實放諸四海皆準,「黑色黃金產業」和其他產業最大的不同是,「咖啡」多了些「文化味」。每個人喝咖啡的姿勢、樣貌都大不相同,喜好、感覺更是差異極大,賦予咖啡的定義也都不一樣。咖啡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扮演過極重要的角色,連在政治極度狂熱的台灣,「坐下一起喝杯咖啡」都是政治和解意涵極高的代名詞,君不見當年一起喝過「大和解咖啡」的不同立場政治領袖,今時今日竟站在同一陣線反對當道?由此可見咖啡的魔力之大,足以超越政治和歷史的恩怨。
「黑色黃金產業」的「咖啡經濟學」,寫的是雄蘊的文化背景、獨特的客製風格和標準化的商業模式,任何想師法、參與「黑色黃金產業」的平民百姓,都要記得,「酗咖啡,得永生」。
本文章由「Taiwam News財經文化周刊」授權刊登,更多內容請見本期Taiwam News財經文化周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